紅旗品牌年度銷量突破40萬臺 民族汽車品牌聚勢向“新”加速跑

      一月初,一汽紅旗公布最新銷量數據顯示,2024年,紅旗品牌全年銷量411,777臺,同比增長17.4%,實現連續7年正增長。亮眼的成績,不僅是對紅旗汽車過去一年辛勤耕耘的最好回報,更是對其品牌實力、產品競爭力和市場策略的充分肯定。

      新能源汽車業務助推品牌銷量增長

      如今,全球汽車產業正在迎來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的浪潮。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標桿品牌,一汽紅旗積極響應時代號召,緊抓變革浪潮,全力推進新能源轉型,實現新的突破和飛躍。自2023年1月8日宣布“All in”新能源戰略,全面投身新能源領域以來,一汽紅旗便以堅定的決心和務實的行動,推動旗下車型實現電動化。

      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用車需求,一汽紅旗下設紅旗金葵花、紅旗新能源和紅旗節能車三大子品牌,分別聚焦高端豪華市場、電動汽車領域以及節能車市場。2024年,隨著紅旗EH7、HQ9 PHEV等新款車型上市,一汽紅旗以密集的產品攻勢,迅速搶占新能源市場份額,為銷量騰飛奠定堅實基礎。2025年1月7日,紅旗智造中大型豪華純電SUV天工08的正式上市,這也將為紅旗品牌的新能源轉型再添助力。

      數據顯示,紅旗新能源2024年累計銷量115,000臺,同比增長43.7%;紅旗節能車銷量296,777臺,同比增長9.6%。其中,紅旗品牌主力產品全新紅旗H5 12月上險量突破2萬輛,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品牌B級豪華轎車銷量冠軍。另外,定位為中國超豪華汽車品牌的紅旗金葵花全系銷量1100臺,完成31家簽約交付服務中心布局。

      持續聚焦核心技術創新研發

      一汽紅旗不僅注重產品投放和市場銷售,更注重技術的持續創新與突破。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,紅旗品牌深知只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。資料顯示,截至目前,紅旗在新能源領域共申請專利14438項。

      以剛剛上市的天工08為例,是首搭“天工”與“九章”兩大核心技術的重磅車型,新車在電池技術、智能駕駛、安全性等方面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。據悉,紅旗將依托“天工”、“九章”這套技術架構和產品集群,持續向多維度全生態具身智能體迭代進化。

      具體來看,天工純電平臺的設計理念圍繞著“智能化、高能效、安全性”三大核心展開,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卓越的駕駛體驗和綠色出行解決方案。該平臺臺配備了先進的AI系統,支持智能駕駛、智能語音交互及全場景智能服務。高能效是天工純電平臺的另一大亮點,能夠為車輛提供更高效的電力輸出,紅旗研發低溫電芯,加持智能電池加熱策略,實現在零下10度條件下電量保持率達98%。在安全領域,天工純電平臺同樣表現出色。不僅提供傳統的碰撞保護,還通過先進的傳感器和智能駕駛系統,提升了車輛的主動安全性能。

      九章智能平臺則展現出了紅旗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硬核實力。它以全棧自研的飛刃架構為中樞,集成整車級操作系統FAW.OS以及車規級先進制程五域融合芯片“紅旗1號”等,構建了強大的整車智能化底座,能夠通過車云協同的AI算法持續訓練迭代,為駕駛者提供更加安全、便捷的智能出行體驗。

      與用戶共赴美好未來

      一汽紅旗始終堅持“永遠可以相信”的承諾,將用戶的聲音放在首位,通過建立完善的用戶反饋機制,積極收集并分析用戶的意見和建議。無論是線上調研、線下訪談,還是社交媒體上的互動,紅旗都力求做到事事有回應,件件有落實。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,讓紅旗品牌贏得了超160萬用戶的支持與信任。特別是在2024年,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活動,如旗妙之夜和品牌之夜,將用戶關懷提升到了新的高度,展現了其作為高端汽車品牌的深厚底蘊和人文關懷。

      時至今日,一汽紅旗不僅是一個品牌,更是一種情懷、一種精神和一種責任。紅旗始終與用戶心連心、共成長,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,傳遞正能量。無論是助力教育、扶貧濟困,還是支援搶險救災、保護環境,紅旗都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企業社會責任,與用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。

      未來,一汽紅旗將不斷深耕細作,勇于創新突破,以更加卓越的產品和服務,贏得全球用戶的信賴與支持,躋身成為世界一流跨國公司,讓中國汽車品牌走向世界舞臺中央。

      關鍵詞 :

      紅旗品牌年度銷量突破40萬臺 民族汽車品牌聚勢向“新”加速跑

      一月初,一汽紅旗公布最新銷量數據顯示,2024年,紅旗品牌全年銷量411,777臺,同比增長17 4%,實現連續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2 10:31:13

      紅旗品牌年度銷量突破40萬臺 民族汽車品牌聚勢向“新”加速跑

      一月初,一汽紅旗公布最新銷量數據顯示,2024年,紅旗品牌全年銷量411,777臺,同比增長17 4%,實現連續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2 10:31:13

      數說新質生產力:解讀嵐圖入選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背后的故事

      1月20日,嵐圖汽車再度獲得央視點贊,嵐圖汽車綠色引擎成功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盛典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2 09:51:57

      數說新質生產力:解讀嵐圖入選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背后的故事

      1月20日,嵐圖汽車再度獲得央視點贊,嵐圖汽車綠色引擎成功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盛典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2 09:51:57

      家電、汽車等換新后,舊的怎么處理?

      1月17日,商務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,將國四排放標準實施首年的燃油車,納...

      央視新聞客戶端 01-22 09:44:18

      家電、汽車等換新后,舊的怎么處理?

      1月17日,商務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,將國四排放標準實施首年的燃油車,納...

      央視新聞客戶端 01-22 09:44:18

      全球連線|“洋記者”看科技如何賦能春運

      今年是新華社外籍記者羅杰第一次在中國過春節,春運的人流量著實給了他不小的震撼。為了讓春運回家路更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7:14:32

      全球連線|“洋記者”看科技如何賦能春運

      今年是新華社外籍記者羅杰第一次在中國過春節,春運的人流量著實給了他不小的震撼。為了讓春運回家路更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7:14:32

      數讀|以舊換新帶動2024年家電零售額創新高

      記者18日從商務部獲悉,以舊換新政策對家電行業帶動效應持續顯現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24年限額以上單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7:11:35

      數讀|以舊換新帶動2024年家電零售額創新高

      記者18日從商務部獲悉,以舊換新政策對家電行業帶動效應持續顯現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24年限額以上單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7:11:35

      《科學閃耀中國》——探訪“中國天眼” 致敬科學精神(上)

      本期節目中,科學探索嘉賓易烊千璽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,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、總工姜鵬共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7:09:04

      《科學閃耀中國》——探訪“中國天眼” 致敬科學精神(上)

      本期節目中,科學探索嘉賓易烊千璽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,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、總工姜鵬共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7:09:04

      中國生物科技何以“圈粉”海外?

     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永安鎮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?!±钕蛴陻z(人民圖片)目前,中國的生物技術產業...

      人民日報海外版 01-21 17:04:23

      中國生物科技何以“圈粉”海外?

     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永安鎮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。 李向雨攝(人民圖片)目前,中國的生物技術產業...

      人民日報海外版 01-21 17:04:23

      2025年這些創新技術有望大放異彩

      從空間太陽能發電到破解大腦基因密碼,再到由真菌制造的自我修復材料,《歐盟研究與創新》雜志盤點了202...

      科技日報 01-21 16:49:31

      2025年這些創新技術有望大放異彩

      從空間太陽能發電到破解大腦基因密碼,再到由真菌制造的自我修復材料,《歐盟研究與創新》雜志盤點了202...

      科技日報 01-21 16:49:31

      財經聚焦|手機國補開啟,首日市場反應如何?

      1月20日,手機、平板、智能手表(手環)購新補貼在全國開始陸續實施的第一天。市場情況怎么樣?消費者反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6:41:51

      財經聚焦|手機國補開啟,首日市場反應如何?

      1月20日,手機、平板、智能手表(手環)購新補貼在全國開始陸續實施的第一天。市場情況怎么樣?消費者反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6:41:51

      人類向著聚變能源開發邁出一大步

      新華社合肥1月20日電 題:人類向著聚變能源開發邁出一大步新華社記者徐海濤、何曦悅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6:35:43

      人類向著聚變能源開發邁出一大步

      新華社合肥1月20日電 題:人類向著聚變能源開發邁出一大步新華社記者徐海濤、何曦悅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...

      新華網 01-21 16:35:43

      聯系我們:55 16 53 8@qq.com
      關于我們| 聯系方式| 版權聲明| 供稿服務| 友情鏈接

      經濟頭條 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
      京ICP備2021034106號-7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

      Copyright©2008-2020 By www.wguqdpj.cn All Rights Reserved